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正文

藏不住了!这个“园中园”别有洞天 焦点速递

来源:浦东发布    时间:2023-05-02 13:11:42

在滨江森林公园二期内,

有一处“桃花源”园林

——“滈园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栋栋白墙青瓦的民宅做点缀,

还有小桥流水……

这座别有洞天的“园中园”,

犹如世外桃源般的美好。

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“滈园”的故事。

古韵幽香,一步一景皆风情

“滈园”总面积为2.69万平方米,其中建筑面积887平方米,水体面积3600平方米,绿化面积1.74万平方米,铺装面积5013平方米,杨氏老宅修缮面积约为700平方米。围绕园内保留的历史建筑“杨氏民宅”,量体裁衣打造了“园中园”,将历史风貌、文化元素、地域特色有机结合。而“园中园”总体布局参照传统江南山水园林,融合周边环境,形成整体的园林效果,并通过合理空间布局,分为北山林区、中宅院区、南园林区三大区域。

走进“滈园”,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富有山野趣味的树岛与绿地,就像走进一幅画,一首诗,这里有自然之美,有诗情画意之美。堤岛相连,山环水抱,各个景点相互映衬,春夏秋冬,各不相同,一步一景,秀色可餐。

“滈园”中的牡丹正值盛花期

而在“滈园”这江南园林院落的风韵魅力下,也融入了高桥镇的多项非遗,包括艺术风格独特的国家级非遗“上海绒绣”以及静动结合的太极拳,而“非遗 园林”的创新融合,推动传统非遗文化深入大众生活。据悉,后续将不定期开展当地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展示活动,欢迎关注打卡。

“滈园”芳名何处来?

“滈园”的提名者为高桥镇市民张春,“滈园”的灵感来自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,“一是位于高桥镇区域内,位于长江、黄浦江、东海三水汇聚之地,所以用了‘滈’字。此外,‘滈’通‘皓’,有白色之意,寓意‘园中园’以白墙建筑为主,‘滈’字的本地化发言还近似‘好’。”因为这个园名,张春还被聘请为“滈园”的市民园长,后续共同参与公园的管理,见证公园的成长。

值得一提的是,“滈园”的征名活动是新区生态环境局依托属地高桥镇政府于去年8月面向全社会发起“园中园”征名活动,活动在“潮涌高桥”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后,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一经发出后,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投稿,经综合评选,最终“滈园”从众多投稿的园名中脱颖而出。“人民城市人民建”,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来是高桥征集园名的初衷,而“滈园”的最终命名也凝聚了高桥人民智慧结晶。

在绿意盎然、鸟语花香中

藏着白墙黛瓦、亭台楼榭

岁月不断更迭,“滈园”中主体建筑则是一座近百年历史的凌桥杨氏民宅,曾被誉为“凌桥第一宅”,杨氏民宅已经在风风雨雨里伫立了百年之久。而“滈园”的建立也赋予了老宅新生命,穿过围墙,透过“滈园”的大门,来看杨氏民宅的前世今生?

1933年,上海舢舨厂总管杨松林,在家乡龙叶村吴家湾建造起一座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家宅,凌桥乡村有了建筑优良、用料讲究、雕塑精巧、外形美观的大宅院,这就是凌桥杨氏民宅的由来。

凌桥杨氏民宅坐北朝南,杉木桩基,砖木结构,其平面布局正房五开间,中为堂屋,左右两侧为次间或梢间(耳房),两侧有厢房,中间为天井。厢房有本色落地长窗,其上裙板木雕精致。大门外面是传统花饰的石库门式样,大门里面做有柱式门斗。而这样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,正是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的体现。

趁着五一小长假,

春日暖阳之下,

不妨抽出一点闲暇,

短暂栖身于这座别有洞天“园中园”中,

聆鸟语、嗅花香,

满园春色等你来赏!

邹莹 高小桥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亚太珠宝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